明德资本—中小企业融资上市辅导专业机构!
最新资讯
最新资讯
课程回顾
‌《ST恒久暴雷启示录:伪市值管理的“毒苹果”与明德蓝鹰CRA体系的“免疫密码”》‌‌
来源: | 作者:明德资本生态圈 | 发布时间: 2025-07-09 | 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——从2.4亿罚单看小市值公司如何避开“并购埋雷”与“财报化妆”两大死穴‌

一、暴雷案例:一场价值1.6亿的“皇帝新衣”表演

2025年6月27日,ST恒久(002808.SZ)因并购标的闽保信息系统性财务造假,收到江苏证监局《行政处罚决定书》,实控人余荣清被重罚1600万元,公司及高管累计罚款超2400万元。这场始于2019年的“业绩对赌闹剧”,暴露出伪市值管理的典型病灶:

1. 造假三段论:从“被动受害”到“主动合谋”

 2019年‌:收购仅1个月,闽保信息即通过伪造贵州银达项目验收材料虚增收入1400万(占当期利润47.48%),上市公司“未发现”

 2020年‌:实控人明知鸿达兴业项目虚假,仍默许虚增收入1.86亿(占营收38.14%),利润造假比例高达103.96%

 2021年‌:继续虚构技术开发合同,上半年虚增利润占比123.56%,彻底沦为“财报魔术师”

2. 监管铁拳逻辑:为何董秘“逃过一劫”?

处罚书罕见未追责董秘,核心在于:

 造假主导者为标的公司总经理林章威(非上市公司高管)

 实控人及财务总监存在“明知+隐瞒”主观恶意(2020年后)

 审计报告未提示异常,但内控失效责任仍归管理层

二、明德蓝鹰CRA解构:真市值管理的“三重防护网”

对比ST恒久的“伪市值管理”,明德蓝鹰CRA体系(‌价值创造-Creating、价值实现-Realizing、价值保障-Assuring‌)恰能破解此类困局:

1. 价值创造(C):并购前的“土壤检测仪”‌

ST恒久犯下两大致命错误:

 技术尽调流于形式‌:未核实闽保信息“区块链+信息安全”核心技术落地性

 对赌设计反噬‌:6年1.98亿承诺倒逼标的铤而走险

CRA解决方案:

 “3D估值模型”‌:除财务数据外,需穿透核查技术专利转化率、客户黏性(如闽保信息虚构的鸿达兴业项目,实际无终端客户验收记录)

 对赌动态调整条款‌:设置技术里程碑替代纯利润指标,避免“业绩高压”

2. 价值实现(R):并购后的“资本翻译官”

ST恒久典型“失语症”:

 “虚构1.86亿收入”包装为“战略客户突破”,而非坦诚业务风险

 年报仅披露合并数据,未拆分标的真实贡献

CRA解决方案:

 “双语言披露”机制‌:技术语言(如闽保信息的“量子加密技术”)必须配套商业化路径说明(如客户试用反馈、行业标准参与度)

 风险可视化工具‌:用红黄绿灯标识并购标的整合进度(如人员流失率、研发投入转化率)

3. 价值保障(A):全程的“合规预警雷达”

本案暴露内控三大漏洞:

 财务总监未核查标的公司银行流水(虚构回款未发现)

 实控人未建立独立于标的的ERP监控系统

CRA解决方案:

 “三线联防”体系‌:

 红线预警‌:自动抓取标的异常交易(如闽保信息通过5家空壳公司周转资金)

 黄线追踪‌:季度飞行检查(如突击盘点鸿达兴业项目服务器)

 绿线修复‌:设置“并购ICU”机制,对达标率<70%标的启动剥离程序

三、行业启示:从“毒苹果”到“金种子”的进化路径

1. 给上市公司决策层的忠告:

 警惕“三无并购”‌:无技术壁垒、无真实客户、无现金流支持的标的,对赌越美丽风险越致命

 “农夫种田”而非“赌徒下注”‌:参考CRA体系,用3年周期评估并购价值,而非短期股价刺激

2. 给中介机构的建议:

 券商/律所‌:需在尽调中加入“反造假穿透测试”(如核查标的客户员工社保记录)

 会所‌:摒弃“程序合规免责”思维,对异常毛利(如闽保信息2020年毛利率突增20%)实施区块链存证验证

3. 给投资机构的信号:

 识别“伪成长”四特征‌:并购贡献>50%利润、应收账款增速>营收增速、研发费用资本化率畸高、客户集中度突变

 押注“真价值”三指标‌:主航道营收占比、专利商用化率、员工持股覆盖率

时间是最好的照妖镜

ST恒久用6年时间演绎了一场“从并购狂欢到监管绞杀”的悲剧,而同期专注CRA体系实践的某半导体公司(客户案例),通过扎实的工艺创新(C)、清晰的资本叙事(R)和严格的风控审计(A),在相同周期内实现市值从30亿到180亿的跨越。市值管理的终极答案,从来不在财报的化妆间里,而在深耕主业的汗水与时间复利的魔法中。